Saturday, June 6, 2009

話題8:“4574”困境──大學門,窄又窄!

偉大的記者們:
本人張XX,來自森州,STPM後抱很大的期望申請理大。5月29日,本人名字出現在理大官方網站。當時極度興奮,因已達到目標!但次日名字卻已刪除。這情況就像是中了300萬馬票,隔天卻被通知因“電腦系統出問題”,獎金賠額取消。各位可以想像我的心情嗎?

2009年度國立大學招生首行“雙軌制”──“理大自行招、其餘中央派”,預計4千574名學生名單的技術性錯誤只是問題之一。各位,大學招生制不透明、橙和蘋果怎堪比、你給的不是我想要的……早已是老舊的牢騷。今天我們不發牢騷,我們來提建議,大學招生,如何才能真正吸納最優秀的人才?如何方能真正達到績效?你有話說嗎?

歡迎發表意見:

傳真:03-7965 8545
電郵:edumag@sinchew.com.my
部落格留言:eduforumsc.blogspot.com(請留下名字、身份、居住地)
注:恕不接受call-in

截止日期:6月24日

●歡迎提供具爭議性的校園課題,請電郵至edumag@sinchew.com.my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电脑出错,教育部说声对不起就可以拟补学生的重创吗?学生在stpm考到全A是很辛苦,但他们为了考好试辛辛苦苦的温习,就这样白费了吗?现在,教育部说声出错,对他们打击有多大?一千倍,亿万倍?现今,他们的打击是无法填补,因为他们辛苦的考取的好成绩就被人埋没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去外国进修他们的课程,他们要的是到外国读书,将来对国家有贡献,为国家着想罢了。

zBlue Wey said...

我一直很奇怪,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向其他先进国,如美国,新加坡一样,让各大学自行招生呢?而非得由政府来分派呢?
一般上SPM和STPM都是3月中放榜,届时各大学就能开始招生,让辛辛学子们去申请与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然后四月尾公布录取名单,谁要的就接受录取,不要的就拒绝。五月中再进行上诉,让那些没有成功申请到大学的学生多一次的机会尝试。七月正式开课。那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搞到那么复杂呢?
(仕豪·等待大学录取通知的无业游民·居銮)

Anonymous said...

我们的成绩不能埋没!!!!!

Anonymous said...

又是一个老问题。

如何才能真正吸納最優秀的人才?

最关键的是 - 我想,大多数人还不晓得每间学府的特质在哪里?‘形象’不鲜明,学子又哪能知道本身的专长可以在哪个平台大显身手?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部分?

目前我国的中学体制和大专的相应还保有一段距离。大部分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到成绩拨放的那一天,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国内各个大学制度和所提供攻读的科系。大家都是抱着“多A的就报读医学,法律学,少A的就报读另外一些“觉得还好,有出路”的科系。整个制度在大学生被录取的过程,心态上早已种下危机。加上政治考量、人为等等因素,这个招生制度在今天资讯科技发达下放大下才引来一片轰动。

一场欢喜一场空,这种滋味当然不好受,也显示我们目前在处理制度上的技巧离开‘专业’尚有一段距离,但我必须提醒的是:学生们,制度上的腐败在各个行业都会有,当然这里不是指我们就从此让腐败继续下去,而是在我们努力争取得到公平的对待的同时,我们自己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要调整心态,寻找另外一种办法、管道去达成自己的梦想。

真正的优秀人是不惧于强势,不会轻易地被挫败,刚柔兼具,成绩被埋没又怎样? (年轻人最喜欢的“so what?”) 那就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推广与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好愿心肯定会产生好事。

对于很多的普罗大众都觉得外国的招生制度比较好,我在这里有话要说。其实外国在这方面都面对很多问题,开放式的招生也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专家们发觉这样很容易招进一些不适合某个科系的学生去攻读他们不善于的科系,而造成往后在任职生涯里发挥有限。。。

我大胆建议,这已是多年前至今的一个想法:要真正吸納最優秀的人才必须要先从当事人和当事人的旁人下手。从个人幼小时的多元发展直到青少年的的统合进展都必须列在大专各个科系吸纳人才的首要条件。要彻底了解一个人的内在潜质必须要通过多方面的评估和观察,时间的累计下方能促成。在接纳每一个学生都是依据他们最擅长的,最有兴趣的方面形成一个个人的学习课程,在双方达成协议下加入一些可以提升学生不足的部分和欠缺的辅助科系。

这种因材施教的编排课程的方法,不见得先进国有全面通用,更别指望发展中国家的大胆改革精神,差不多都是跟着别人的格调行事 - 以前英国式的格调加上美国式的腔调,现在教育部才宣布大马明年会采用澳洲的英语,不知以后英语程度不再提高时会不会转用加拿大英文还是印度的英文?

太没有自信了。



智豪 (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