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老師請開啟溝通的門


友人夫婦為了解一年級孩子的學習進度,專程到學校拜訪班主任。和老師交流之後,他們對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家督促,達到家校相輔相成的效果。臨別時,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很難得有這麼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會特地前來向老師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有些家長對孩子在校的情況根本不聞不問。

我好煞羨慕友人遇到如此有耐心的老師。打從孩子們上學開始,我都會向班主任索取聯絡號碼,以方便往後溝通。幼稚園老師總是二話不說,就給我手機號碼,小學老師卻是一致回答︰可在下課時間致電校方找我。公式化的回應彷彿築起了防護牆,令人不禁打了個冷顫。要知道老師辦公室很大,又沒有分線,書記如何在短短的下課時間通知老師接電話?

溝通真有這麼難嗎?

一些芝麻綠豆卻又不得不處理的小事,諸如孩子的文具,簿子和課本等三不五時被鄰座同學拿走;被同學欺負又捏又打等瑣事;未免佔用老師的上課或休息時間,又無法預約見面,最快的方法就是寫信。納悶的是,往往老師看了信,在班上查詢或訓誡之後,沒有只字片語的回復,就把信交給孩子帶回家。這種情況發生在不同班主任身上,令我狐疑,這是不是校方應許的回應文化。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溝通真的那麼難嗎?不公開手機號碼,老師也許想保留隱私權,或者擔心家長會有事無事滋擾;這我能理解。對家長寫的信不作回復就退回,也許是問題已經解決,或者不想增添廢紙;可是,收信或回復是一種禮貌,老師竟然錯過了身教的機會,還附加了一句︰怎麼,你媽媽又寫信來了?孩子念幼稚園時,我不隨意致電老師,通常只發簡信報備事項,諸如確認書費款項和請假;簡短明確的溝通,既省時又省事。

若要加強家長和老師的溝通,讓雙方能即刻獲取資訊之余,也能省卻彼此的時間,校方和家教協會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協助和鼓勵老師們使用電郵方式與家長溝通。家長即可直接把信息傳達給老師,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老師也可保有個人隱私。這對孩子的學習絕對可達致雙贏。

我想我們都願意和老師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卻苦于沒有直接的管道。老師,請打開一扇溝通之門吧!良性的溝通有助于教學,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親師溝通難免存在障礙與困擾。少部分家長個性挑剔,又溺愛、放任,甚至過度保護孩子;或太雞婆,愛管閒事,會插手介入學校行政事務。當然多數家長都很體諒、合作,且配合度高。

至於老師本身,有些也難免防衛心理,或本位心態,與家長疏離,且缺乏溝通管道與技巧,使得溝通困難,關係緊張;還有些年輕缺乏經驗的老師則心懷恐懼,擔心遭受批評、專業受到威脅,與家長意見相左時則產生挫敗的失落感,於是就封閉了親師溝通的管道。

究竟親師之間應如何保持安全距離專業關係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请别把暴力语言带进学校

昨天的〈新教育〉有個內容值得一看:《请别把暴力语言带进学校》。


雪翠這麼寫:

我們的教育現場,向來存在負向語言,像諷刺學生“你的頭腦裝垃圾啊?”、以威脅語氣警告學生:“你這人很有問題!”,以拒絕口吻說:“算了,我已經講到口乾了!”命令語氣式的:“給我安靜!字寫得那么丑,給我重寫!”、說教式語氣:“你最近怎么老是退步?還不檢討?”、評斷句:“你考得真爛!”、中傷式的“你真是個大笨蛋!”揭穿式的:“快把分數唸給大家聽!”反問語:“跟你講了這樣多遍怎么還不會?”這份研究還指出,“仍存在對學生的可取行為依然負面批評”,比如說學生盡力用最短的時間跑完賽程,卻仍說他“你怎么跑得那么慢?”

其實這不只是學校而已,有時在家庭裡,家長也充滿了暴力語言。儘管說「言者無心」,但「聽者有意」───老師和家長有時氣在心頭,衝口而出的暴力語言,殺傷力是很大的!

你曾經在家裡,或學校被「暴力語言」擊傷過嗎?是哪一句話讓你覺得最受傷,不妨告訴我們,也一併提醒大家別用同樣的話再去傷害學生!

希望大家一起嚮應〈新教育〉這期內容想告訴家長和老師的訊息:「以愛的鼓勵取代負面用語,以正面批評取代語言暴力!────請用正面用語,創造教育奇蹟!」

Tuesday, January 19, 2010

教育部長慕尤丁在2010年新年獻詞中開聲喊教改,配合教育被列入國家關鍵成效領域(NKRA)及首相把今年列為“創意及創新之年”,你認為,這教改會怎麼改?會改什麼?不要只是想“肯定換湯不換藥”、“又要學生當白老鼠”,我們也要發揮創意,想想這教改會怎麼改嘛!

Monday, January 11, 2010

請為我開一條回家的路

文:佩芬


望著不時蠕動的肚皮,對一個準媽媽來說,是非常喜悅的事。胎動就是母子最原始的交流。可是,此時的我,卻是淚流滿襟。我的淚,流給我的孩子;我的淚,也流給我的丈夫。

我想,許多想回家鄉卻又回不了的老師,能夠對我的困境感同身受。婚後,由于我和丈夫都是公務員,唯有暫時分隔兩地繼續工作。期待的就是一年兩度的調職申請。丈夫幾乎每個周末都會來看我。每次離開的時候,我都會在默默低頭關上柵門的時候,悄悄地滴下不舍的眼淚。然後,我在心里會安慰自己,年底調職的時候,就能夠夫妻團圓了。

好不容易,調職表格出來了。這時,我已經有好消息了,快當媽媽了。滿懷希望地填妥表格,準備一切證件,然後呈交。打听了丈夫那里有好幾所學校,都有空缺,我想,我們很快就會一家團聚。期待,讓我在這個沒有家人親友的地方,有了生活的寄托和安慰。有時候夢見了期待的日子,還會微笑呢!

調派成績出爐時,我和丈夫手拉手到網咖查看。滿懷憧憬的想象,開啟有關的網頁。那一幕呈現在眼前時,我和丈夫都呆了。彼此停留在沒有思緒的沉默。我的申請被拒。沉默良久,我們站起來,付了錢,離開網咖。

我們一盤計劃,因為這一個岔子,打翻。我無法在假期順利搬遷,我無法在假期安排陪月娘,我無法想象……怎麼會如此為難一個即將在三個月後臨盆的孕婦。

回想起丈夫因學校事務無法抽空來看我的周末,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一手撐著傘,一手拎了好幾袋子的菜,從菜市場走回來。途中遇到瘋狂亂吠的野狗時那種無助,讓我深切地期待回到丈夫身邊的日子。夢,碎了。我真的不希望,明年,一個媽媽背著一個娃娃,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菜,還要奔跑避開那一路追逐的野狗。這叫我情何以堪啊?

為了將來,我們得做些什麼。上訴是唯一的路。丈夫請假老遠來載我到州教育局上訴。見官,官不在。所幸,一位督學百忙抽空給我指點,還教我如何寫信。前路茫茫,得到她的援助,感激之情,言語莫能盡。

到了布城,驚覺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老師何止我一人,還有五千個!听了官員一席話,心里不禁一沉,情況未必樂觀。遇上幾個天涯淪落人,有個孩子生了四胎,還無法走上回家的路。有個因長期分隔兩地,家變的火苗已經開始燃燒。在寒冷的空調室,我打了一個冷戰。

我將手上那份上訴表格遞進裝滿了上訴信的籃子里的時候,感覺到自己就好像那根浮木,依然看不見上岸的地方。我萬分無助地問負責人,可否得到批準。答案是“等”。我能等,我肚子里的孩子怎麼辦?為人之母,我必定要為即將出世的孩子做打算。要是我依然留在這里,體貼的丈夫肯定是要每個周末不辭勞苦,來看自己的妻子孩兒。馬路是何其危險的一個地方,叫我怎能放心丈夫舟車勞頓呢?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看來這條回家的路上,還有好多荊棘好多的障礙。有誰能夠來為我開一條回家的路啊……

──

編按:

“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老師何止我一人,還有五千個!遇上幾個天涯淪落人,有個孩子生了四胎,還無法走上回家的路。有個因長期分隔兩地,家變的火苗已經開始燃燒。”

──教師申請調職,真有這么困難嗎?全國教師大軍人數龐大,如何調派安置確是一門學問。一個地區若是只有100個教師位子,卻有200個當地人硬是要求回鄉執教,那也確實是強人所難。但是調派運作制度若是不透明,剛畢業的准老師或申請調職的老師,都要像等待彩票開彩那樣,忐忑期待自己有好運,不要被派到遠遠,好像也不對。

數年前,〈新教育〉在教師節時寫過一篇文章“這個教師節我不再是老師”,文中女主角被派到寄宿中學教中文,申請了6年,一直無法回到霹靂州的家鄉,絕望之下選擇了放棄。原本的雄心壯志被燒成灰燼。

這文是數月前寫的,我們聯絡上作者,她開心的表示,新學年開學前數日,在一輪奔波以後,她終於收到調派批準信了。只是她希望〈新教育〉仍能原文刊登這篇稿,畢竟,這可能也是很多老師的心聲!

歡迎大家討論。

Sunday, January 3, 2010

開學日的期待

學校長假傳眼要過去了。想到新學年,想到開學日。想到開學日,就想到,我們的小學中學甚至是大學的開學日,其實沒半點驚喜。最高興的不過是可以跟分開兩個月的同學見面。為什么學校從來不舉行特別的開學禮/開學式,讓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你對你的開學日,或你家小孩的開學日,有著怎樣的記憶?又有著怎樣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