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8, 2009

話題10:Oh, My Goodness! 我的兒子在學破英語

一名母親給編輯室傳真了孩子的作業,長達9頁。其中,她寫道:

“英文課一星期只有4節,英數理也另佔4節,若都改為英文課,相信效果更好。看看新加坡的英文,每個年級都分成Grammar、Vocabulary、Comprehension及Writing四個部分,乃學語文的最基本。一個學生連基本文法都未學會,試問他如何以英文回答數理問題?

舉例,數英應用題有一題是:‘How many eggs does she have?’我兒子的答案是:‘2 eggs she have.’還有一題:‘How many 1 cent coins did he lose?’他答:‘4 cents coins did he lose.’天啊!可是老師都改對哦!因為“2”和“4”都是正確答案,數學老師只管你會算,文法對不對不在範圍內啊!

我並非責怪老師,全是教育政策出了大亂子!”



英文教數理、規定SPM英文及格,都是我國教育部極力要提升國人英文水平的努力。政策一經建議,便有兩種聲音爭嚷不休。要積極提升英文,又擔心會貶低國語/母語的地位。

生在多元國家的大馬人,要如何魚與熊掌兼得,掌握好這項世界通用的語文呢?

你有話說嗎?歡迎發表意見:

傳真:03-7965 8545
電郵:edumag@sinchew.com.my
部落格留言:eduforumsc.blogspot.com(請留下名字、身分、居住地)
注:恕不接受call-in

截止日期:7月1日

●歡迎提供具爭議性的校園課題,請電郵至edumag@sinchew.com.my

7 comments:

颖枫 said...

颖枫(麻坡),大学生。

学英语,不外是多听,多读,多写,多说,也需锻炼能把想法换成英语正确表达出来。

我建议的方法如下:
1.学习语言要从小学起,而且是从母语学起。
2.学习英语语法。
3.多听-听英语新闻,英语故事书,英语卡通片等。
4.多读-诗歌或课文朗读,看英语报,加强词汇库。
5.多写-造句,写小故事,看作文书。
6.多说-以英语沟通,先学日用英语。
7.制造英语环境,英语阅读小角落。
8.积极纠正语文上的错误。
9.锻炼能把想法换成英语正确表达出来,熟能生巧。

Anonymous said...

紫宁,新山,大学生

其实要学好一种语文,学校再加多少堂课也未必有效。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大环境,当你日常生活都需要以英语沟通,那你自然就会学好。我当过临教,很多老师上英文数理科,都以华文为媒介,只教孩子死记生字,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也不能怪老师,如果都说英语,学生倒完全听不懂了。

其实要掌握双语,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却被很多人抗拒。家庭以华语沟通的孩子,可以被送到英校。同样的,家庭以英语沟通的,就送到花小来,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Anonymous said...

我儿子最近的四年级英文试卷,要学生们看图作答。共有十题,十个小图,每题提供两个英文字,学生必须每一题以这两个英文字作一个造句。试卷上写着: Based on the picture, write one correct sentence. You must use both the words given. You are advise to spend 15 minutes on this questions.
1) advised 写成advise
2) these questions 写成this questions
试卷上有三位出题审题的英文老师的签名。请问老师们真的有审题吗?

关心教育的母亲,雪兰莪州

Anonymous said...

如果这里老师英文程度高,又有心教书,这里就不是马来西亚了!

Anonymous said...

我的女儿今年一年级;英文该算是在基础阶段。但她的英语发音非常准确(就连她KUMON的英文老师都非常喜欢听她读故事书.)每当放学回来常听她说学校老师的英文发音错了!第一次她有问老师是不是老师读错了?老师的反应是:“老师在讲课,不要插嘴,安静!”女儿自从被骂后更不敢问了!她也被逼学那不对的英语发音。比例:PAW (老师一天读“泡”,第二天读“PUAL”)。。。。还有很多有趣的呢!
所以我赞成科英;数英;英文老师必须先掌握英语才教课,以免误人子弟。

Anonymous said...

这是我很关注的一个课题。不过太忙了,无法进入状态回应,哀哉。

智豪

Anonymous said...

(好了,终于可以抽一点时间出来在这儿打字。)

一则分享

儿时我在以英文为主的幼稚园就读两年,是个不择不扣的‘香蕉人’- 英文、福建、广东和甘榜马来话说得一级棒,华语很烂。当时我会毫不客气对说华文的大人说:“(福建)阮是福建人!”或者扫出一句“English please!"

小学时我是华校生 - 记得刚进入一年级时上洗手间都是用福建和英文或马来文来问路,结果闹成笑话,不过后来逐渐熟悉环境和掌握华文之后,当别人问我是什么人时,我说“我是‘华语人’”。

中学是国中,是历史悠久的名校。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师生们还是以破语文来沟通 - 马来文里夹着‘I, you';华文渗透着粤语的口头禅;英语破得‘rojak’,几乎什么语文都有;就连广东话里都有‘tolong' 这个字的,惨不忍‘闻’。(就连minangkabau的乡音也要似懂非懂)

大学时期是远在东马的沙巴大学分校,因此我的圈子里引进了东马的福州帮、原住民主流派和少数民祖群,而且不时还有东海岸的马来特腔、汶莱的、砂拉越、南婆罗洲、纳闽岛当地的、一些来自印尼内陆甚至爪哇的马来语,虽然都是马来文,可是许多的乡音确实大大地不同。。。

或许大家都会觉得我干嘛硬要扯上这个与上述话题无关痛痒的个人体验?

其实是有关系的。

用任何一种语文来教学 (包括数理科) 都只是在承传个人和族群理念上的一种管道,而马来西亚提供独特的多元文化大环境其实是为我们在承传信念的这个过程中增添无比的色彩。

我很开心也很自豪,因为我没有完全被马来西亚多年来的填鸭式教学的夺走了解真象的能力。这其中一部分归功于本土的独特文化-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热忱,而且造就了我似乎永远都用之不尽的创意能力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居然我们有那么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为何还要多年来把焦点放在‘该用什么语文教数理’这种毫无意义的课题,以致浪费时间人力和资源?

用任何一种语文去教数理都不是教育上的重点,反而过度重视什么语文去教学会扭曲我们的判断力。数理科着重的是逻辑思考模式和创造力,因为推广科学精神的前辈们希望我们可以借着科学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科学精神就是那么有力、简单。

我们反而要着重的是为何到现在资讯发达年代,多年孕育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不仅心理质素不强,而且对世间许多事情都不理不睬?着重科学精神的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充满热衷,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是吗?

试问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孩子在空闲时会‘拼命研究和理清’某样事情?或是结合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街上进行‘研究工作’- 接触人群,询问专家,集合统计报告和尝试各种方法去‘理清心中的悬念’?

二则分享

大学毕业后我在国家的一间国际公关部实习半年,每天都必须要接触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名人凡人、怪人怪事’。当中让我至今仍然敬佩的是一群来自荷兰的学生,4位男生,年龄各异,从17到23都有。他们主动透过当地的大学联络我们,告诉我们关于他们设计的一套联合票据系统 (integrated bill system),一个视乎个人需求联合成的一个偿还票据系统,对忙碌成昏的城市人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

上司觉得他们的概念崭新,所以答应给于机会,让他们来讲解这项系统在大马的实用性有多高。结果他们4人来了,在国家多媒体走廊机构展开了几个小时的讲解和分享他们的心得。

由于大马的偿还票据系统‘过于复杂’,最后双方并没有达成协议(虽然对方提出了解决方案)。不过这倒让我们对荷兰甚至欧洲中学及高等学府在栽培人才方面刮目相看。当时我深深感受到,在马来西亚年龄普遍介于17到23岁的我们到底有多少个可以像这一班荷兰青年,凭着勇气和不懈的研究精神,自己结合研究同伴,结合报告,寻找资助,飘扬过海,仅仅为了发表他们长久以来的设计和研究报告?(他们当时还是如一般的长途背包族,大包小包的,从飞机场赶来时还是气呼呼的)

我在他们发表结束后带他们环游布城,顺口问了他们的学习生涯和教育制度等等。他们都说荷兰文是从小到大的学习媒介语,历史科学地理都是采用荷兰语,当中也有接触其它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华语、阿拉伯语等等外语。他们还让我看看原本呈给学府的报告和文件,全都是看不明的荷兰文,另外也有意大利文书写的报告。在我追问下才知道原来其中一人是来自意大利,他采用最精通的母语来发表,因为那是他最善于表达的语言。

“那英文呢?国际语文啊!” 我拿他夹着意大利腔的英文取笑他。不料他冒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又不是完全不会!可是意大利文是打从我心底的语文,我用最熟悉的语文来表达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喜欢我的人自然就会学习我的语文,明白吗?” 他旁边荷兰的朋友都点头微笑。其中一人还说:“如果英国人想要了解我们的研究,他们倒可以学习我们的语文,同样地我们也学习了解他们的,重要的是我们喜欢做我们的事情,并且享受着这种学习过程,很苦但很爽!” 他们还加了一句:“如果有外星人想要了解我们的研究,那我们就想尽办法把自己喜欢的想法用外星语告诉他们,哈哈。”

我笑了,因为我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最后一则

如果你读到这里还是无法捉到我想要表达的重点,很抱歉,或许你并不适合当个领导人,是惧于强势还是基于私心,也只有自己最能了解:做领导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储存看透真相的智慧,然后付诸于行动 – 这当中完全符合了不屈不饶的科学主轴精神。

大马人,真的是俨如李家同口中的台湾人 - 都是抓不到‘主轴’的民族吗?

可以的,首先是先放下自我中心和执着,你会很惊讶无论我们换了什么样的语文去教学,还是采用了哪个国家的教学方式,我们如何迈向‘研究型大学’等等之类的努力后,结果还是把绩效放在‘考试分数、事实问答、在国际展览和比赛的杰出表现和排名’来衡量我们进步与否。

先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有多少个学生可以像之前我见过的那4位欧洲平凡的青少年,那样自动自发地去探索我们的世界?

先学会爬,才学走路是种本能;在教学内容和办学方针显得乱七八糟时,大家还在评论‘什么语文强势、什么民族主义、什么提高效绩、什么乡区与城市差落。。。 ”

不如先想尽办法:
如何让学生吵着来学校上课,
如何让家长不停地吵着要出席讲座和亲子分享会,
如何让老师觉得教书比看电视更有趣,
如何让校长吵着要和老师们讨论如何和学生玩耍,
如何让每个人都想再重游学校,
如何让学校变成了一个旅游焦点,
如何让学校变成一间人间净土,人人都没有恩怨,个个为教育尽心尽力。。。

朝着这些实际的目标去行事,往往比钻牛角尖轻松得多。

不瞒你,过了这么多年,每当我去政府部门或者邮政局偿还一大堆的水电费单、电话费单时,埋怨如此的方式是多么地麻烦和浪费资源时,我会想起以前曾经和那么优秀的外国青年们有过短暂的思想交流。

忠于自己的喜爱,过自己要的生活;像星洲办报一样,像照顾孩子的家长一样,像教育工作者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

要做,就敢作敢当;就算别人笑你的破英文,也不要让嘲笑灭熄了心中的热忱,继续努力,运用逻辑去突破瓶颈,这个才是学习数理最奥妙的地方。


共勉之,

智豪(芙蓉)